數字化轉型第一步:聊聊企業(yè)網站建設那些事兒
時間:2025-05-15 12:00:01
說實話,現(xiàn)在要是哪個老板說"我們公司不需要網站",我大概會默默在心里給他貼個"古董"標簽。這年頭,連巷口賣燒餅的大爺都搞了個小程序接單,企業(yè)要是連個門面網站都沒有,客戶想找你都得靠緣分,這生意還怎么做?
記得前年幫朋友看他的服裝批發(fā)生意,問他要官網鏈接發(fā)客戶,他撓著頭說:"啊呀,我們主要靠微信發(fā)圖..."結果轉頭客戶就找了家能直接網站下單的供應商。這事兒特別典型——現(xiàn)在消費者連買包紙巾都習慣先上網搜評價,企業(yè)網站早從"加分項"變成了"必答題"。
我見過最離譜的案例是家做精密儀器的廠子,產品技術在國際上能排前五,官網卻停留在2008年的畫風:滿屏閃爍的"最新公告",產品圖模糊得像打了馬賽克。后來他們市場總監(jiān)跟我吐槽:"去年德國客戶看到網站,直接懷疑我們是皮包公司。"
現(xiàn)在市面上建站服務價格能從幾百塊跨度到幾十萬,很多老板容易掉進兩個坑:要么覺得"反正能展示就行",隨便套個模板;要么盲目追求"高大上",燒錢做一堆華而不實的功能。
去年接觸過家做環(huán)保材料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創(chuàng)始人特別實誠:"剛開始圖便宜找學生做的網站,結果手機打開產品頁全是錯位,客戶還以為我們公司連測試都不做。"后來重新規(guī)劃時,我們重點做了三件事:
1. 把晦澀的技術參數轉化成客戶能看懂的應用場景 2. 每個產品頁都加了3D旋轉展示(其實成本比想象中低) 3. 在詢盤按鈕旁邊放了實時在線工程師的入口
改版后三個月,他們海外詢盤量直接翻倍。這說明什么?網站不是電子版宣傳冊,得跟著客戶的使用習慣走。
最近幫幾家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做診斷,發(fā)現(xiàn)大家普遍存在幾個誤區(qū):
- 移動端體驗?湊合就行 有個做機械的客戶理直氣壯:"我們客戶都用電腦看!"結果一查數據,43%的訪問來自手機——都是現(xiàn)場工程師急著查參數時打開的?,F(xiàn)在移動端流量占比普遍超過60%,要是你的網站在手機上要放大縮小才能操作,等于直接把客戶往外推。
- 內容更新?一年換張banner圖 見過最夸張的案例是某企業(yè)新聞欄掛著"2016年榮獲XX獎",下面最新動態(tài)是"歡迎2018年新同事"。這種"僵尸網站"比沒有網站更可怕,客戶會覺得要么公司快倒閉了,要么根本不在乎形象。
- 客服系統(tǒng)?放個郵箱就算完事 現(xiàn)在連政府網站都標配智能客服了,有些企業(yè)還指望客戶耐心寫郵件等回復。有個做食品添加劑的企業(yè),加了即時聊天窗口后,發(fā)現(xiàn)70%的詢盤都來自下班后的8-10點——采購員都是加班時偷偷比價呢!
去年參觀某展會時,有家做智能家居的展臺讓我印象深刻。他們的網站能根據訪問者IP自動切換語言版本,老客戶登錄后直接顯示專屬報價,甚至能通過AI聊天機器人完成基礎技術咨詢。負責人說:"現(xiàn)在我們網站承擔了30%的售前咨詢工作量。"
這給我們提了個醒:隨著AR、VR技術普及,未來企業(yè)網站很可能會進化成"虛擬展廳"。比如做建材的可以讓客戶在線"鋪貼"瓷磚效果,做設備的能遠程演示操作流程。那些還停留在"公司簡介+產品列表"階段的網站,恐怕很快會被淘汰。
最后嘮叨幾句掏心窩的話:
1. 先想清楚目標 是側重品牌展示?還是直接獲客?目標不同,網站結構設計可能完全兩樣。有個做定制家具的客戶,把案例庫做成360°全景展示后,轉化率直接提升40%。
2. 別在基礎功能上省錢 服務器穩(wěn)定性、SSL證書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,關鍵時刻能救命。見過最慘的案例是某公司促銷活動時網站崩了,技術查了半天發(fā)現(xiàn)是用了廉價的虛擬主機。
3. 持續(xù)運營比一次性建設重要 建議至少安排半個專人維護內容更新,定期分析訪問數據。有家做化工原料的企業(yè),通過熱力圖發(fā)現(xiàn)客戶都在某個產品參數頁面停留很久,立刻補充了詳細檢測報告,當月詢盤質量明顯提升。
說到底,企業(yè)網站就像實體門店的櫥窗,既不能空空蕩蕩寒酸得可憐,也不能堆滿貨品讓人無從下手。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,誰能用網站快速建立起專業(yè)感和信任感,誰就搶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張入場券。
微信掃碼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