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(yè)觸網第一步:這樣建站才能讓客戶找上門
時間:2025-04-27 13:00:01
說真的,現在要是有企業(yè)還沒個正經網站,簡直像在商業(yè)街開店卻不掛招牌。我去年幫朋友看他們公司的官網,好家伙,首頁那個"正在建設中"的GIF從2018年閃到現在,客戶發(fā)來的詢盤郵件都被系統(tǒng)自動歸類到垃圾箱——這哪是網站,根本就是個數字黑洞。
見過太多老板一拍腦袋:"小王啊,下周一我要看到新網站上線!"結果做出來的東西活像十年前的QQ空間,產品圖帶著水印,聯系電話藏在三級頁面最底下。建站真不是技術活,而是商業(yè)策略的數字化表達。
你得先琢磨清楚: - 網站到底要服務誰?(是給投資人看財報,還是讓家庭主婦買洗衣液?) - 訪客最想找到什么?(有些企業(yè)把創(chuàng)始人獲獎經歷放在比產品參數更顯眼的位置,這就很迷) - 同行都在玩什么花樣?(我見過做農機配件的網站加入VR看廠功能,效果意外地好)
去年接觸過家做定制家具的,他們老板有句話特別實在:"我們網站不需要藝術感,就要讓老太太能三分鐘找到報價單。"你看,這才叫想明白了。
現在建站市場魚龍混雜,有些說法聽著專業(yè),實則坑人不淺。比如:
"必須做響應式設計" 這話沒錯,但有些服務商把它當漲價借口。其實如果客戶九成都在電腦端下單(比如B2B工業(yè)件),花大錢做移動端適配純屬浪費。我就見過做機床的網站,手機端看著精致,結果電腦端視頻根本加載不出來——本末倒置了屬于是。
"要每天更新文章做SEO" 搞內容營銷沒錯,但硬湊的行業(yè)資訊真不如好好打磨產品頁。有家做實驗室耗材的,把每個產品的應用場景都拍成30秒實操視頻,轉化率比那些抄來改去的技術文章高了三倍不止。
最離譜的是某些模板網站吹噓"千套主題任選",結果點進去全是留學機構、美容醫(yī)院那幾套模板。要我說,與其在顏色搭配上糾結,不如把"在線咨詢"按鈕做得再大點。
最近幫人改版網站時發(fā)現個玄學:加載速度每快1秒,詢盤量就能漲5%。特別是那些帶著參數來比價的客戶,等6秒還打不開產品頁?人家早切到競爭對手那邊去了。
還有些反常識的設計細節(jié): - 產品頁放個"常見問題"折疊菜單,能少流失30%的咨詢(客戶懶得打電話問基礎問題) - 表單只要5個填寫項以上的,轉化率直接腰斬(試過把"公司人數"這種非必填項去掉后,提交量暴漲) - 案例展示配客戶手寫評價的照片,比系統(tǒng)生成的五星評分可信度高得多
有個做智能鎖的客戶更絕,他們在網站嵌了個實時安裝地圖,顯示當天有多少家庭正在使用產品。這種動態(tài)數據比什么"銷量領先"都有說服力。
見過最痛心的案例是某廠家花20萬做的網站,上線三年沒更新過產品庫。去年他們爆款升級款都賣斷貨了,網站還在主推舊型號,這不是把客戶往競品那里推嗎?
建議至少要做到: 1. 每周檢查一次表單提交情況(真有因為技術故障三個月沒收到詢盤的) 2. 季度性更新案例庫(把"近期合作"寫成2019年就很尷尬) 3. 盯著后臺數據做AB測試(把咨詢按鈕從藍色換成橙色可能帶來驚喜)
有個做食品機械的老板現在養(yǎng)成了習慣,每天早會先看網站熱力圖:"昨天有67個人在報價頁面停留超過3分鐘但沒下單,得趕緊讓客服跟進。"這才叫把網站用活了。
說到底,企業(yè)網站就像24小時營業(yè)的線上展廳。它不需要炫技,但要讓人找得到門、進得去屋、說得上話。下次見到那些華而不實的"高端設計案例",不妨想想:如果客戶連產品說明書都下載不了,再酷的動畫又有什么意義呢?
微信掃碼咨詢